行业资讯 分类
西瓜的开云官网平台中国之旅:从西域来的甜蜜传奇发布日期:2025-01-15 浏览次数:

  夏日炎炎,一口清甜多汁的西瓜下肚,暑意顿消。西瓜,这个深受国人喜爱的水果,究竟来自哪里?它又是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成为夏日消暑必备的呢?

  追根溯源,西瓜并非中国本土产物,其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野生西瓜最早在非洲东北部被古代埃及人驯化为栽培西瓜。早在公元前2000年或者更早时候,西瓜就已出现在尼罗河流域。之后,西瓜开启了它的全球之旅。公元前500年前后,西瓜被奈伯特人和犹太人从北方传入阿拉伯半岛。公元7世纪时,波斯人又将西瓜引入印度。

西瓜的开云官网平台中国之旅:从西域来的甜蜜传奇(图1)

  那么,西瓜是何时又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段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

  唐朝时期,751年,唐朝与黑衣大食在西域爆发了怛罗斯之战。一个名叫杜环的中国长安人被俘,流寓中亚、西亚、北非等地十年之久。他在途经末禄国时,见到了被叫做“寻支瓜”的大型西瓜。到了9世纪前中期,中亚花剌子模的西瓜已经誉满阿拉伯世界。893—915年间,西瓜由统治花剌子模地区的萨曼王朝传入喀喇汗王朝,旋即传至西州回鹘。

西瓜的开云官网平台中国之旅:从西域来的甜蜜传奇(图2)

  924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命令契丹军队穿越大沙漠攻取西州回鹘的夏都浮图城,西瓜种子被带回上京临潢府进行种植。这可以说是西瓜在中国北方扎根的重要开端。946年,耶律德光攻下东京汴梁,灭亡后晋。一名叫胡峤的汉人官员被裹挟北上,抵达辽上京后吃到了西瓜。953年,胡峤逃回汉地,著成《陷虏记》一书,西瓜之名首次正式出现在中国史籍上。

  金朝崛起后,连续灭掉辽和北宋,控制中国北方,西瓜在中原地区快速推广,黄河以南、淮河以北都有大规模种植。南宋时期,1143年,被金国扣留15年的南宋使臣洪皓从燕京逃回杭州,并带回了西瓜种子进行试种,西瓜也由此快速推广至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宋末元初,西瓜经由元军带入广州,随后迅速传遍岭南。

西瓜的开云官网平台中国之旅:从西域来的甜蜜传奇(图3)

  要经济作物。东南的江淮、闽浙地区也开始大范围推广栽培。到了明代,西瓜种植在南北各地继续推进,栽培技术更加成熟,品种资源也日益丰富,种植面积和规模都显著增加。河北(京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和福建是西瓜栽培最为集中的地区,山西、陕西、云南也是重要的西瓜产区。

  在西瓜的传播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明代初年的靖难之役,就与西瓜有关。建文元年七月初四,朱棣邀请张昺、谢贵前往燕王府,门口卫兵拦住随从,仅让二人单独进府,随即秘密擒拿。当夜,燕王府大宴属官,酒酣后进上西瓜,朱棣命令军士用拳头击碎西瓜分食,然后又高声说道西瓜汁太多,取刀切开。言罢便将瓜皮掷向空中,伏兵见状迅速出击,将内奸葛诚、卢振一举拿下。朱棣正式起兵,控制北平城,这次“摔瓜为号”成为靖难之役的开端。

西瓜的开云官网平台中国之旅:从西域来的甜蜜传奇(图4)

  到了近现代,西瓜在中国的种植更是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西瓜种植总面积不足百万亩,栽培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长江中下游等传统产区。因受到生产条件限制,这时期西瓜的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都不高,上市时间也集中在盛夏。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农田水利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推广以及先进的施肥、植保技术的普及,中国西瓜的单产水平和品质得到一定提高,种植分布也更加广。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西瓜种植的高速发展阶段,不仅种植面积迅速增加,西瓜品种也逐渐多元化,众多优良品种迅速普及推广。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西瓜产量开始出现质的飞跃,增幅高达83%。此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各地西瓜生产面积在趋于稳定的基础上向周年化生产供应方向发展,大棚及温室栽培发展很快,早春促成栽培与秋延后抑制栽培得到很大发展,老百姓在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西瓜。开云官网入口

西瓜的开云官网平台中国之旅:从西域来的甜蜜传奇(图5)

  进入21世纪,随着水果品种的丰富多彩,西瓜由夏季水果之王向周年保健型水果角色转变,中小果型西瓜得到人们的青睐,同时无公害绿色西瓜、有机西瓜的生产成为市场的呼声。而“西瓜院士”吴明珠更是为中国西瓜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1984年,她培育出了又甜又脆的“8424西瓜”,并将种植技术无偿教授给瓜农,让中国最好吃的西瓜迅速在河南等地生根发芽,一举推动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

  西瓜从遥远的非洲来到中国,历经千年,在中华大地上开枝散叶,不仅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果,开云官网入口还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之中。从宫廷到民间,从诗词歌赋到民俗活动,西瓜都留下了它甜蜜的足迹。如今,西瓜依然是夏日里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每到夏天,街头巷尾摆满了西瓜,人们围坐在一起,大快朵颐,享受着这份来自历史的甜蜜馈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