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耕文化博大精深,形成了绵延5 000多年的中华文明。继承传统农耕文化,汲取其精髓,是创造性地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不竭资源。在当代工业高速发展,农业高投入推进,人口与资源压力增大的今天,传承农耕文化,对拓展生态农业发展思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农业发展实际出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推广应用可复制、可持续、可推广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
首先是土地制度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土地市场体系,中国推行了土地改革制度,土地改革是指政府对土地使用和制度等方面进行的大调整,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比如土地税收、产权改革、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等。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规定了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则和办法。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也展开了新的历程:首先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产量与工分相连,集体统一分配。主要做法是“三包一奖”,即包工、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将应完成的产量任务和元成该项任务所需耗费的劳动和费用分包到户,完成包产任务的,可校承包时规定的劳动工分取得报酬,超产受奖,因管理不善未完成包产任务者受罚:生产费用结余归户超额不补。年终结算时,产品由集体统支配。奖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奖励工分,即如果超产完成,会在原设定的工分值基础上,增加工分激励:另一种是平价的生产资料奖售。
大包干阶段则正式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包干到户是各户按人口或按人劳比例承包耕地,不计工分费用、产量,除完成国家征购和集体提留外,其余归己,即“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自己的。农户独立生产经营,向集体经济组织有偿承包,使用属集体所有的土地,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产品的所有权归农户并由农户自由处分。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的生产者的积极性,确立了家庭经济的主体地位,农户成为一个独立的和完整的经济核算单位。
其次是农耕器具方面:从以前的铁铲镰刀,到现在的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农用飞机等。我们的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我国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加大农业机械的应用农业种植科普知识,不但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还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农业机械的投入使用,可以实现精准种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得到提高。保护生态环境。使用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环保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近几年,农业机械也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它的优越性也在体现,农业机械的制造也向着低排放、低噪音、轻便、多功能的方向发展。从实际情况看,现在的联合收割机在收割玉米时,不仅能将玉米粒直接收纳仓内,玉米秆还可以直接粉碎抛洒到田间做肥料,杜绝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降低了雾霾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并增添了土壤中有机营养物质的含量。农户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使用农业机械的好处是节省了人工费用,以往人工种地全家老少齐上阵,一天也种不了几亩地。现如今,使用农业机械种地,一天就可以播种几公顷土地;降低成本,使用农业机械进行标准种植,种子、化肥、农药定量播洒,均衡浇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可以多种经营,农户由单一的种植,可以抽出精力从事其他产业,收入得到增加。农业机械解放了人力耕作,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农户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区域的社会效益也随着提升。促进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需要农业机械的转化,农业机械作用于整个作物的生长过程,很多先进的农业技术需要通过农业机械转化到农业生产中去,如玉米播种机的精量播种、水稻插秧机的保墒技术以及免耕播种等机械化播种技术,排水节能技术以及育苗技术等,都是通过机械的使用而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的运用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 。
总之,在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中,现代化农业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新型农业逐渐成型,中国现代农耕文化也在被赋予新的定义。相信在不久后的将来,我国农业定能更上一层楼,现代农耕文化也将展现他更为茂盛的生命力。
经校团委决定,本学年在全校团属媒体范围内广泛开展精品宣传项目制作与申报,建立团属融媒体联动推广机制,形成传播合力,打造优质宣传作品,此篇作品为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宣传精品项目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