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与玉兰国际花木城签订了包销协议,种植的玉兰小苗,以保护价销售给了玉兰国际花木城,每年增收3万多元。”6月7日,谈起近几年种植玉兰的收入,南召县云阳镇白行村村民马云亭喜笑颜开。
2018年,马云亭在玉兰国际花木城的带动下,把自家的3亩坡地都改种了玉兰,玉兰国际花木城提供技术指导,当年收入2万多元,闲暇时间他还到玉兰国际花木城务工,为花卉修剪、浇水、除草,每年又增加2万多元的工资性收入。如今,马云亭家建起新房,添置新家具,生活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2013年,南召县云阳镇引入新旺玉兰生态园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在云阳镇白行村建设玉兰国际花木城,该公司创新苗木繁育技术,以矮化玉兰为主要研发方向,与南阳师范学院农业工程学院合作,攻克了玉兰苗木的矮化、多样性种植技术,红玉兰、白玉兰、星花玉兰等传统玉兰品种由玉兰树变成盆景玉兰苗,缩短了玉兰的种植周期,大规模地节约了土地,降低了种植成本,提升了玉兰价值,为玉兰产业向高质量精品化、差异化发展开辟了新赛道,让玉兰盆景成为走进千家万户庭院、客厅。
“花经济”绽放“花产业”。目前,玉兰国际花木城引进、繁育玉兰新品种100余种,成功矮化盆栽的玉兰品种20余种,建成玉兰盆景展示园、新品种繁育体验园、名优树种观赏园、根雕奇石品鉴园、扶贫合作实验园、经营展示博览中心等6大功能区。
以花兴农,以花富民。新旺玉兰生态园有限公司以玉兰国际花木城为依托,指导当地苗农掌握矮化玉兰技术,推广盆景玉兰种植,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共同体,与周边白行、下扁等5个村的1360户苗农签订苗木包销合同,企业通过自己建立的大数据平台,为苗农提供集种植、管护、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一条龙服务花卉栽培技术试题,让苗农种植市场热捧的玉兰花盆景,经济效益提升5~8倍,仅此一项增加苗农收入1200万元。
南召县是玉兰的原生区和发源地,拥有2000多年玉兰花木栽培历史,至今仍保留有500年以上的天然植物群落,胸径在100厘米以上的望春玉兰就有1616株,种植面积30万亩,成为全国品种最全、种植面积最大、市场占有最多的名副其实的“中国玉兰之乡”。南召县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西安植物园、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等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举办技术培训,推广新兴科技,引进新品种,逐渐形成了集种苗培育、成品供应、新产品开发于一体的种植模式,助推产业规模急剧膨胀。据统计,以玉兰为主的花卉苗木38万亩,占全县花木总面积的81%,年产值达18.9亿元。
云阳镇是南召玉兰的主产区,20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些有市场意识和经济头脑的群众开始摸索种植玉兰。20世纪90年代,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成功举办后,人们看到了首都北京的绿化美化建设成就,增加发展花卉苗木的信心。1997年,朱坪村种植户朱长庆种植的2亩3000株广玉兰,被上海一家客户以每株50元的“天价”全部购走,一次赚了15万元的“巨款”,轰动了整个朱坪村,周边群众也纷纷试种,花卉苗木种植逐渐成为当地的朝阳致富产业。至1999年,全镇发展花卉苗木村7个,发展规模由发展初期的30亩增至现在的2000亩,品种达50余种。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迈进新时代以来,全国城镇化的进程加快推进,南召县云阳镇紧抓发展机遇,围绕特色做文章,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和科研创新投入,打造集种苗繁育、成品供应、新产品开发、花木交易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以玉兰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云阳镇招引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南阳锦天园林绿化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玉兰生态观光园,建成玉兰、红枫、海棠、紫薇等8大园区,与西北农大等院校开展合作,成立玉兰研究所、玉兰试验站和种质资源基因库,开展玉兰品种繁育和驯化工作,全国44个玉兰品种,玉兰生态观光园引入培育26个新品种。
南召县云阳镇先后引进锦天园林绿化公司、新旺玉兰生态园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重点龙头企业,全镇成立花卉苗木合作社6个,种植规模发展到13个村、3万多亩,种植户6000多户、17000多人,花卉苗木种植扩大到玉兰、桂花、合欢、紫薇、雪松、风景柏、黄杨、女贞等100多个品种,苗木存储量5000多万株。生产经营方式由家庭松散型向规模集约型转变,产业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显著增强,产品俏销北京、上海、山东、河北、四川、陕西等10多个省市,年交易额超10亿元,云阳镇成为南阳市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
为延长花卉苗木的产业链、价值链,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云阳镇在山头村建设占地1万亩的玉兰生态观光园,以玉兰产业为主线,建设集农业生产经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现代农林生态示范园。花卉苗木绽放的“美丽经济”也带动了火热的乡村旅游,云阳镇投资200多万元,打造升级赏花观光旅游道路,形成铁佛寺石头村——玉兰生态观光园——玉兰国际花木城——唐庄万亩桃园的旅游环线,沿线家,扶持铁佛寺、唐庄等5个村农户新建农家乐30多家。每逢节假日,外地游客蜂拥而至,带动旅游服务、餐饮住宿、土特产销售等经济的发展,每年为周边群众带来经济效益30万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